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,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,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过程。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、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,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、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。而激发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教学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机制,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,而且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的培养都起着积极的作用。正因为如此,新课程十分强调过程,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,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过程,进行质疑、调查、探究等活动,在实践中学习,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、富有个性的过程。因此,21世纪的课堂,应当是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课堂!
那么,在课堂教学中,教师如何艺术地引导学生从敢于参与到乐于参与,再到善于参与,把语文学好呢?
本人认为,关键是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,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、积极性和主动性,灵活运用各种方法,鼓励学生大胆参与,在参与中发现问题、调查探究、解决问题。
一、创设情境,激发参与兴趣。
营造一个宽松和谐、趣味盎然的课堂学习环境,不仅可以吸引、启发学生参与学习,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探索新知的愿望,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因此,教师一进课堂,就必须马上进入“引导”角色,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,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,鼓励他们主动探索、积极思考,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。
如我在教第八册《小狮子爱尔莎》一文时,就运用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导入新课,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。
新课伊始,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:“狮子是一种非常凶猛的野兽。一次,因笼门没锁好,某地动物园的一头狮子夜间跑了出来,咬死了一个人。等饲养员和管理员赶到,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头狮子关了回去。可《小狮子爱尔莎》的作者——一位英国女学者却和一头狮子一块生活了三年!她为什么可以和狮子住在一起?难道狮子不吃她吗?”
同学们都睁大好奇的眼睛,感到非常有意思,对学习这一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课堂上顿时书声琅琅。
又如教第十册《燕子》一文时,我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简单几笔勾画了一只展翅欲飞的小燕子,然后带着愉快、欣赏的语气说:“这就是燕子,一身乌黑的羽毛、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,一把剪刀似的尾巴,多么活泼可爱啊!一直以来,燕子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。郑振铎爷爷是怎么运用语言文字来描绘燕子的呢?”
同学们被黑板上的燕子所吸引,一个个把眼睛睁得大大的,饶有兴味地听老师讲述,学习情绪无比高涨,都迫不及待地阅读课文。
显然,教师若能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,在授课前创设生动趣味的情景,出示悬念,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热情,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。
二、灵活运用方法,加强个体尝试。
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。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都不是完全靠他人的传授给予的,而是主要靠自己主动积极地构建培育的。学生的知识缺陷和能力缺陷的改善,只有靠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得到解决。
因此,在课堂教学中,教师必须想方设法,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,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去,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参与。
为了实现这一目的,教学中我除了创设情境、激发兴趣,营造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气氛,为学生大胆参与教学创造条件之外,还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以及教材提供的信息,让学生通过读一读、想一想、说一说、写一写、画一画、做一做、听一听、演一演、评一评等,鼓励学生大胆、积极主动地参与,真真正正地在实践活动中学习,获取知识,培养能力。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,本人经常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,组织学生进行讨论、辩论、交流,这样,加强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,让学生逐渐学会交往、合作。
如执教古诗《小儿垂钓》时,我针对这首古诗通俗易懂、富于童真的特点,抓住小学生爱活动、爱表现的心理,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,在课堂上给足学生自由表现的空间。
教学时,我先组织学生进行个体学习,让学生通过读一读,想一想,借助注释和字典,自主地理解诗意;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,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、讨论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。当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地被激起时,我不失时机地组织了一场辩论赛:“遥招手”到底是“招手,唤路人过来,指给他看”,还是“摆手,让路人莫过来,以免吓跑鱼儿”?双方同学各持己见,各找证据,争得“面红耳赤”。不时地有学生妙语连珠,引发了其他同学的阵阵掌声。课堂气氛十分热烈,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,极度张扬,思维能力不断得到锤炼。生感悟整首诗后,我又安排学生自由选择画、唱、演、编、读等形式对诗歌进行再创造。整堂课,我完全放开了手,把它交给学生,乐得“轻松”。而学生却兴味盎然,参与热情高涨,真正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人。又如第五册《爬天都峰》一课的教学,我抓住文中几个重点句子作了如下设计: (1)对于句子:“啊,峰顶这么高,在云彩上面呢!我爬得上去吗?”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入情入境的读,去理解、感受天都峰的高、险和小作者内心的犹豫。(2)对于句子“再看看笔陡的石级,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!”我启发学生在读后理解句意的基础上,动手画一画,画出了天都峰的“高”和“陡”。(3)对于文中含有“也”的两句话:“小妹妹,你也来爬天都峰?”和“老爷爷,您也来爬天都峰?”,我则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,比一比,把自己体会到“也”的丰富内涵说出来就这样,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,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,亲身经历获取新知的过程,体验学习的乐趣,从而敢于参与,乐于参与。 三、鼓励质疑问难,及时给予肯定、表扬。学贵质疑,疑则进也。越是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,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。新课标提倡的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。因此,在教学中,教师应当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形成,对于学生的任何质疑难问难,教师都应当提倡、鼓励,及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,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疑、解疑,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,让学生逐渐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勇于探索、创造、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。如教学新课标四年级上册《西门豹》一课时,一位学生提出:西门豹在了解到“邺”这个地方之所以“田地荒芜、人烟稀少”的原因是当地官绅和巫婆给河伯娶媳妇闹成的,他心中对巫婆和官绅应该早已恨之入骨,但他为什么没有立刻先把这些作恶者绳之于法,然后再救新娘,而是说“我也去送送新娘”呢?这个问题的质量高,有价值,我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。但是,我并没有急于做出回答,而是顺水推舟,进行点拨:“是啊,他为什么这样做、这样说呢?你们能自己来读懂它吗?”真是“一石激起千层浪”!学生兴趣大增,参与热情再度高涨起来。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,讨论交流,终于满意地找到了答案。又如教《倔强的小红军》一文时,课已接近尾声。我像往常一样,用鼓励的语气询问学生:“同学们,你们还有问题吗?”过了许久,没人举手。我微笑着扫视了一下,从学生们脸上兴奋的表情和刚才上课时的认真劲儿,断定大家对这一课还学得不错。不料,当我正准备结束时,一位平时很少发言且有点“笨头笨脑”的女同学突然间举起了手。她吞吞吐吐地说: “老师,那,那块…已经烧得发黑的牛膝骨…不,不,不能吃了…小红军还去吃…吃它,他不笨吗?” 话刚说完,一位男同学冷不丁地说了一句:“你,你,你才笨呢!” “哈哈哈……”一番话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。她更难堪了,羞得低着头,满脸通红。看到这种情形,我很出乎意料。但我也马上意识到,这位女同学在课堂上敢于质疑,勇气可嘉!而且她所提的问题富有内涵,值得肯定!于是,我先示意大家安静下来,然后严肃而真诚地对这位同学说:“你能够勇于质疑,不懂就问,提出大家没能发现的问题,老师敬佩你!你的问题真不简单,很有价值!小红军显然不笨,他不会不知道烧得发黑的牛膝骨已经不能再吃了。那么小红军怎么还去吃呢?(从牛膝骨上面的牙印可以知道)这又说明了什么?大家都来想一下。” 同学们听我这么一说,不约而同地拿起课本,再次阅读、思考、交流,不一会儿,一个个向那位女同学投去了敬佩的眼光。显然,同学们在这个问题的启发下,对课文的深刻内涵又有了新的理解。刚才那个讥笑她的男同学立刻站了起来,不好意思而又诚恳地向她道了歉。这时,我又不失时机地进行谦虚好学、敢于质疑、知错认错等思想教育,自然是水到渠成了。可见,在课堂教学中,教师注重鼓励学生质疑问难,并及时地给予肯定、表扬,不仅能有效激发、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,获取了新知识,培养了能力,而且在质疑问难、讨论交流的学习实践过程中,加强了学生的情绪、情感体验,并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,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。总之,面对21世纪全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大形势,为师者,应不断学习,更新教育教学理念,摆正师与生的位置,以生为本,一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。在课堂教学中,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,无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。 (方勇军)